贵州163网

贵州163网 163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 贵州招聘吧 免费信息发布请将内容发送到邮箱: 3269367907@qq.com或者添加QQ号 3269367907

当前位置: 贵州163网 > 贵州网址

石阡县人民政府网 石阡县面积2173平方公里

网站名称:石阡县人民政府网
网站地址:http://www.shiqian.gov.cn

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,铜仁市西南部,国土面积2173平方公里,横跨东经107.44′55″-108.33′47″,北纬27.17′5″-27.42′50″,森林覆盖率53%,辖7镇11乡,总人口40.6万,其中:仡佬、侗、苗、土家等12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8%。属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,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,也是我省重点生态区和多民族聚居区。

石阡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。秦赢政二十八年(公元前219年)置夜郎郡;明永乐十一年(公元1413年)建石阡府。1934年、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曾两次进入石阡,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府文庙、红二·六军团旧址等。1992年被列为贵州历史文化名城,1998年被定为革命老区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、仡佬毛龙、说春。

石阡资源富集,开发潜力巨大。有世界少有、国内独具且储量丰富的地热矿泉水资源,富含锶、氡、锂、锌、硒等微量元素,属国际饮用、医疗双达标矿泉水;有面积居全省第二,获“贵州三大名茶”的茶叶资源;有储量丰富的重晶石、锰矿、钡矿、铅锌矿、硫铁矿等矿产资源;有以温泉为龙头,夜郎古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千年古寨楼上,“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”佛顶山,中国乡村旅游民族文化飞燕奖尧上仡佬族文化村,国家湿地公园、世界最大野生鸳鸯栖息地鸳鸯湖为两翼的立体旅游资源。

石阡品牌独特,优势蓄势待发。已先后获得“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”、“中国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基地”、“中国温泉之乡”、“中国矿泉水之乡”、“中国苔茶之乡”、“贵州省长寿之乡”、“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”、中国最具投资价值重点县”等品牌。目前正在申报“中国长寿之乡”。石阡的资源优势、品牌优势已经逐步转化成经济优势,加快发展的后劲坚实有力。

石阡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,日照充足,气候温和,雨量丰沛,暖湿共节,无霜期长。地质构造特异,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。

水资源和地热水资源丰富。全县大小河流117条,水能理论蕴藏量10.9千瓦,可开发量4万千瓦。地热水资源分布较广,出露密度居全省之冠,达19处。根据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司,贵州省科学技术委员会,贵州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科学研究所1985年联合调查评价,全县地热水总流量58.45——62.4升/秒,平均水温34.7℃,水质为硫酸重碳钙镁(So4HCo3——CaMg)型及重碳酸硫酸钙镁(HCo3So4——CaMg)型水,矿化度0.192——0.421克/升,总硬度(德国度)10.72——18.50。水中普遍含有氡、硅酸、锶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,符合医疗矿水和饮用矿水水质标准。极具饮用、医疗、旅游价值,故有“温泉之都”的美誉。

县内有多处国家级、省县级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,县城汤山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,城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,禹王宫,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、武庙、北塔寺等古建筑群,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“红二·六军团司令部”旧址。还有亟待开发的困牛山百名红军跳崖壮举和甘溪战役遗址。还有列入省自然保护区佛顶山原始常绿叶林原生植被,珍禽异兽,珍贵树种及具有石阡地方仡佬族,土家族,侗族民族风情和科考探险等自然景观;还有上千对鸳鸯栖息的情人谷,还有风神洞,太虚洞等上百个溶洞等旅游资源,迎接八方来客。

县境内矿藏种类多,有煤、铁、重晶石、黑滑石等矿。煤:主要不是分布在本庄镇、坪地场乡、龙塘镇3个乡镇,其蕴藏量为1250万吨。铁:县内铁矿分属原生沉积、次生残积、热液次生及冷水渗滤等4个类型。除汤山镇外,其余乡镇均有分布。主要有赤铁矿、褐铁矿。其蕴藏量1170万吨。重晶石:有沉积型矿床和低温热液型脉状矿床。沉积型矿床分布于乐乔的柿坳口至界牌、孙溪,本庄荆竹、瓮堡、五德的尧寨。低温热液型矿床主要分布在白沙、聚凤一带。多属露天矿,总蕴藏量为400万吨。黑滑石:贵州省地质矿产局103地质大队于1986年3月首次发现。主要分布在坪地场乡沙槽一带,其矿层露出1.5公里,厚4——8米,平均厚度5.4米,含矿率为68%——89%,化学成份中二氧化矽含量60%,氧化镁含量27%,氧化铁含量约0.2%。极具开采价值。县境的矿藏还有石灰石、大理石、硫铁矿、电碳岩、汞、铅锌、铜、锰等。

2012年,石阡县委、县政府将抢抓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,武陵山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以及实施“国家生态示范工程试点县”等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,认真贯彻和落实省十一次党代会、市一次党代会、人代会精神,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,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,以“加速发展、加快转型、推动跨越”为主基调,以“新型工业化、绿色城镇化、现代农业化”为主攻方向,实施“强基础、兴工业、壮产业、惠民生”发展战略,立足“资源大县”,倾力打造“生态大县、文化大县、旅游大县”,以“敢拼敢超”精神,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。

石阡古称山国,历史悠久,建置较早。秦赢政二十八年(公元前219年),置夜郎县于今县境西部,属象郡。元世祖至元年间(1264年---1294年),置石阡军民长官司于今治所。明永乐十一年(1413年),置石阡府,分辖龙泉县及石阡、苗民、葛彰葛商3个长官司。清顺治十六年(1659年),仍领上述1县(龙泉县)3长官司。康熙二年(1663年)废葛彰葛商长官司。乾隆七年三月(1742年5月),石阡府分设7里,即江外迎仙里、江内迎仙里、水东里、苗民里、在城里、苗半里、龙底里。直至清末,石阡府直隶于省,仍领龙泉县。

1911年,辛亥革命爆发,中华民国建立,初沿袭清制。民国2年(1913年),贵州设立都督府和行政公署,实行军民分治。石阡改府为县,设立县公署,县官称知事。龙泉县另设(今凤冈县)民国5年(1916年)县公署知事将全县划分为6个区,即城区、小鸡公、本庄、王家寨、龙洞、大地方。第二年,调整行政区划,全县分为10个区,即增设石家场、葛荣场、白沙场、龙塘场。民国16年(1927年)国民政府下令改县公署为县政府,县知事称县长,石阡县为二等县。民国24年(1935年),国民党改组贵州省政府,实行行政督察区,石阡划归铜仁行政督察区。民国27年(1938年),重新调整行政区域,石阡划分五个区,即泗王庙、石家场、大地方、本庄场、龙洞场。民国32年(1943年),石阡实行新县制,设置乡镇保甲。全县共置18乡镇,164保,1618甲。18乡镇即:汤山镇、花桥乡、枫香乡、中魁乡、永盘乡、龙川乡、甘溪乡、国荣乡、聚凤乡、乐回乡、庄乐乡、白沙乡、大新乡、和平乡、石固乡、青阳乡、五德乡、坪山乡。1949年10月1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,11月15日,石阡解放,全县人民获得了新生。1950年2月8日,石阡县人民政府成立,随即将民国时期18乡镇划为3个区分辖,设立区公所。7月,改置3区为6区1镇。1951年2月,改置汤山镇为城关区,同年将区公所改称为区人民政府。1953年,缩小乡、村行政管理范围,将全县划为80乡1镇,区治不变。1954年7月1日,县辖各区分别第一(龙塘)、第二(花桥)、第三(五德)、第四(中坝)、第五(白沙)、第六(本庄)、第七(城关)区公所。1955年4月8日,县人民政府称县人民委员会。同月,各区将所在地治所改为区公所名称。1956年1月,中共石阡县第五次党代会作出决定,进行并乡工作,将82乡(镇)调整为44乡1镇(城关镇)。1961年撤区并社,将7个区改为区级人民公社,45乡镇为管理区。1962年恢复区的设置,设6个区调整公社为27个。1963年,恢复7个区治,将27个公社增至43个。1967年3月29日,石阡开始“文化大革命”。4月2日,“石阡县革命委员会”成立,各区社相继成立“革命委员会”。1981年,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第59条规定,撤销县、区、公社“革命委员会”,县称县人民政府,区称区公所,公社称管理委员会。1984年,根据贵州省委、省人民政府《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(关于实行党政分开,建立乡人民政府的通知)的意见》,县政府所辖43个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乡人民政府,生产大队和生产队,相应改为行政村和村民组。1992年,全县实施撤区并乡建镇工作将原7个区43个乡调整为18个乡镇(其中:9个民族乡),即:龙塘镇、龙井乡、花桥镇、坪地场乡、石固乡、五德镇、枫香乡、青阳乡、中坝乡、甘溪乡、坪山乡、白沙镇、聚凤乡、本庄镇、河坝场乡、汤山镇、大沙坝乡。2004年,为加强区域经济活动,加快农村经济增长速度,实施撤小村并大村工作,将原304个行政村调整为87个行政村。
现全县共辖18个乡镇,5个居委会,87个行政村,39.08万人正沿着县委、县政府制定的“三县”建设目标,奋勇前进。

近年来,石阡县大力实施“四个三”发展战略,把“城镇建设带动”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超常规发展的根本动力,按照高标准、高起点的要求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,充分发挥“革命老区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、省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”的品牌优势,以争创“省级卫生县城”、“省级文明县城”为契机,加快城镇建设和管理步伐,把打造“公园县、疗养县、旅游县”作为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宽领域经营城市的重要内容,作为促进招商引资、推动县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,作为提高市民素质、提升城市品位、营造优美人居环境、推进石阡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,作为实践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,为民办实事、好事的大事来抓,先后请同济大学、昆明规划设计院、贵州省规划设计院、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等10多家专业设计单位,在对我县的城市建设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论证后,以突出“革命老区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、省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”的品牌优势和城市特色为重点,将县城定位于以温泉为主的休闲、疗养、度假生态旅游城市,并划分为金融商贸、行政办公、居民住宅、教育科技、医疗卫生、娱乐休闲、加工生产、文物古建等八个相对独立的区域,相继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、全县旅游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性规划。全县18乡(镇)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。县城第三轮总体规划已顺利完成,配套编制了20个小区建设性详规,使县城城区详细规划覆盖率达70%,乡镇达40%。

县城泉都大桥、北塔大桥和鲜花步行桥的建设,基本形成了“五纵五横”的城市主骨架;建成2个停车场、3个专业市场、中心农贸市场、6座公厕、3处垃圾中转站,新增供水能力1万吨/日,现已达到1.8万吨/日,可以满足10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,县城新增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,人均居住面积达22平方米,新增道路26万平方米,人均6平方米,新增绿化面积2.5万平方米,人均0.8平方米,城镇绿化率达20%以上,城区面积由2001年的2.5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4.5平方公里,规划区面积从6.4平方公里扩大到10平方公里,城市化率从5.7%迅速提升到18%,常住人口达4万多人,人民广场、泉都商城、鲜花新区等标志性建筑精品不断涌现,城市功能大大改善,基本满足了城市居民生产生活、休闲娱乐等多种需要;温泉大桥转盘雕塑、瀑布景观、龙川河及佛顶山大道亮化工程、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的建成,形成了县城独特靓丽的风景,基本实现了“一街一品、一路一景”的构想。

贵州网址地区相关人事招考招聘

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 | 贵阳人事考试网 | 遵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| 安顺人事考试信息网 | 毕节人事考试信息网 | 铜仁人事考试信息网 | 六盘水人事考试信息网 | 黔东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 | 黔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 |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 | 163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